大家好,我是石多,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艺术更深层的力量,创办了艺伙没有围墙的艺术大学,线上服务学员超100万人。疫情后我提出“艺术疗愈策展人”的概念,还发起“国际艺术疗愈情绪双年展”。今天,我想和大家真诚的聊一聊,为什么我认为将“艺术疗愈”与“策展思维”紧密结合,对当下的我们、对这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中国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先生题字
我坚信艺术疗愈的价值。它就像一扇非语言的窗,让人们得以释放、觉察、修复和连接。我见过太多人在创作中找到出口,获得力量。然而,我也清楚的看到目前它在中国发展的局限性:那些宝贵的疗愈瞬间,常常发生在少数个体的疗愈行为中,一位疗愈师一次只能服务极其有限的来访者,如同散落的珍珠,其光芒和背后的普遍意义,很难被更广大的公众真正看见、理解和产生共鸣。虽然有力量,但难以汇聚成河。
这就是我提出“艺术疗愈策展人”并付诸实践的初衷——用策展的思维和方式,系统性地释放、转化并放大艺术疗愈的能量,让它从个体走向公共,从私密走向共鸣,从隐性走向显性。这不仅是展示,更是构建一种公共疗愈。
我是这样理解并实践这种结合的:
【赋予故事力量,构建公共议题】
策展的核心在于叙事。我不只是展示一幅画或一件雕塑,而是在编织故事。我将来自不同个体、群体的艺术疗愈实践——创作过程、情感痕迹、疗愈见证等,编织成一个有深度、有广度的公共叙事。我把它们置于“焦虑时代的创伤与韧性”“边缘群体的声音”等社会情绪图谱中。我希望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他/她”的故事,更是“我们”共同的境遇与可能性。让艺术疗愈不再只是个案,而是成为能被社会看见、讨论和理解的公共议题。
【打造沉浸场域,从“看”到“在”】
传统展览是“看”,而我们的艺术疗愈展览核心是“体验”和“在场”。我会思考空间的运用,比如如何用光线、色彩、声音和动线,营造一个让人愿意卸下防备、安心停留的“疗愈性容器”。我不仅展示最终作品,还呈现草图、笔记、创作过程的影像,甚至设置可以触摸、书写、共创的互动区域,并融入小小的引导体验。我希望观众走进来,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空间序列的设计就像一次精心引导的情感旅程,也许从压抑走向释放,最终指向希望与连接。我想让空间本身成为疗愈发生的催化剂。
【扎根专业,建立公信力】
我深知,艺术疗愈常被质疑其“有效性”和“专业性”。策展思维需要严谨,因此我和IFIC近两年与心理学家、神经学家和医生保持深入探讨与合作。在展览中,我会清晰呈现艺术疗愈的理论基础、工作方法、伦理准则,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和案例分析。这并非为了标榜,而是让公众和专业人士了解艺术作为疗愈媒介,其力量有迹可循,值得信任。透明和学术的支撑是艺术疗愈走向更广阔领域的基石。
【打破沉默,普及认知】
这或许是我内心深处的强烈愿望。心理健康议题仍被污名化,很多人对此避而不谈。艺术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与穿透力,我的策展实践就是用艺术这把“软钥匙”,打开公众对情绪和心理认知的大门。通过展览,直观展示艺术如何作用于身心,如何成为自我关怀、情绪调节和社会连接的日常工具。我希望展览成为温暖的教育场所,降低人们寻求帮助的门槛,让“心理健康”不再是冰冷的标签,而是能被理解和谈论的日常话题。
【连接社群,催化集体疗愈】
展览的魅力在于汇聚。当参与艺术疗愈的创作者看到自己的故事在公共空间被尊重和呈现时,会获得巨大的认同感和价值感,这本身就是一种疗愈。而观众看到他人的脆弱与力量,产生共鸣,会意识到“原来我并不孤单”,这无形中构建了基于共情的支持网络。展览现场常成为连接艺术家、治疗师、社区和机构的枢纽,我期待它能催生更多线下疗愈项目、互助小组或社会支持行动,让连接持续发展。
【推动范式创新,构建行业未来】
发起“国际艺术疗愈情绪双年展”,是我对“艺术疗愈策展人”理念的深度实践。我坚信,这是一个全新的复合型角色,要求我们不仅懂艺术史和策展,还要精通心理学与疗愈之道,具备敏锐的社会议题洞察力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这拓展了策展边界,提升了艺术疗愈的专业高度。双年展汇聚全球智慧,促进跨文化对话与合作,共同探索评估标准和伦理规范。我们正在推动新兴交叉领域的范式形成,刺激市场需求,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为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结来看,这种结合对当下有何意义呢?
对艺术界而言,它让艺术回归到最本真的情感与精神力量,拓展了艺术的边界与社会功能,为美术馆等机构开辟了一条更具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度的新路径。
对心理健康领域来说,它提供了一种创新、非临床且低门槛的预防与辅助干预手段,丰富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让“身心社”的整合模式真正得以落地。
对社会公众来讲,它提供了一个理解自身情绪、应对时代压力的新视角和工具,提升了全民的心理健康素养,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具同理心和支持度的社会环境。
对学科发展而言,它搭建了一个绝佳的实践场域,深度融合了艺术、设计、心理、医学、社会等多学科,催生了新的知识生长点。
最后,我想说,我提出并实践“艺术疗愈策展”,是希望搭建一座关键的桥梁。把那些散落在个体深处、工作坊角落的疗愈之光,通过策展的系统性、公共性、叙事性和体验性设计,汇聚、转化并放大,照亮更多的人。这是对每一个独特生命故事的致敬,更是对我们这个时代集体情绪健康的深切关照与积极回应。我相信,策展可以超越展示,成为一种强大的疗愈容器和公共行动。这条路还很长,但我愿与同行者一同继续探索,用艺术的力量,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点亮一盏盏温暖而坚定的灯,既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